【產品名稱】
通用名稱:載脂蛋白A1測定試劑盒(免疫比濁法)
【包裝規(guī)格】
|
規(guī)格1 |
規(guī)格2 |
規(guī)格3 |
規(guī)格4 |
規(guī)格5 |
規(guī)格6 |
試劑 |
2×25ml |
2×40ml |
4×50ml |
2×90ml |
4×40ml |
8×70人份 |
【預期用途】
供醫(yī)療機構用于體外測定人血清樣本中載脂蛋白A1的濃度,作輔助診斷用。
載脂蛋白AⅠ(Apolipoprotein AⅠ; Apo AⅠ)為高密度脂蛋白(HDL)的主要結構蛋白,約占HDL蛋白質總含量的65%。Apo AⅠ是動脈粥樣硬化和冠心病的保護因子。Apo AⅠ降低,患者易患冠心病,可用作冠心病脂類危險因素的評估指標之一。此外亦可見于腎病綜合癥、未控制的糖尿病、活動性肝炎和肝功能低下等。
【檢驗原理】
人血清中載脂蛋白A1與試劑中的相應抗體在液相中形成免疫復合物使測試液體變濁,濁度的高低反映血清中載脂蛋白A1的含量。
【主要組成成分】
Tris、BSA、PEG6000、氯化鈉、疊氮鈉、保護劑(003A)、硫柳汞、APOA1抗血清(125ml/L)。
不同批號試劑盒中各組份不可以互換。
【儲存條件及有效期】
試劑盒自生產之日起避光儲存于2~8℃可穩(wěn)定12個月。
生產日期及失效期見標簽。
【適用儀器】
本產品主要適用于下列開放式全自動生化分析儀。建議用戶在下列儀器上使用本產品前,根據實驗室情況進行驗證。
Abbott Aeroset/Architect c8000
BeckmanCoulterSynchronCX3/CX4/CX5/CX7/LX20
Bayer ADVIA 1200/1650/2400
HITACHI7020/7060/7060C/7070/7080/7150/7170/7170S/7170A/7180/7600
Konelab 30/60i
OLYMPUS AU 400/600/640/2700/5400
Roche Cobas Mira Plus Roche MODULAR P800/D2400
SHIMADZU CL7200/7300/8000
VITALAB Selectra-XL/E
TOSHIBA 30/30FR/40FR/120FR
邁瑞 OmilabTM BS-300/400
Sysmex CHEMIX-180
魅力2000
【樣本要求】
新鮮血清(不溶血),如未能及時測定,分離的血清立即放在2~8℃保存,并盡快測定。
【檢驗方法】
1.試劑配制:本試劑直接使用。
2..試驗條件:
溫度 |
37℃ |
樣本用量 |
2μl |
主波長/副波長 |
340nm/700nm |
試劑用量 |
300μl |
測定模式 |
終點法 |
反應時間 |
600秒 |
3.校準及質量控制程序:
在對樣本進行檢測時須使用商品化的、具有溯源性的校準品進行定標后,再對商品化的、具有溯源性的質控品進行檢測,其檢測結果必須在允許范圍內,才能對樣本進行檢測。
4.試驗結果的計算方法
載脂蛋白含量(g/L) = |
測定吸光度 |
× 載脂蛋白A-1參比濃度 |
參比吸光度 |
【參考區(qū)間】
載脂蛋白A1:1.00~1.60 g/L,
引用的參考值范圍代表本法的期望值,僅供參考,建議各實驗室驗證這一參考范圍或建立自己的參考值范圍。
【檢驗結果的解釋】
膽紅素≤684μmol/L、血紅蛋白≤4g/L、維生素C≤0.4g/L、甘油三酯≤20mmol/L均不干擾結果。
【檢驗方法的局限性】
當載脂蛋白A1檢驗結果>2.2 g / L時,應將樣品適當稀釋后再測試,所得結果乘以稀釋倍數。
【產品性能指標】
1. 外觀:無色至淡黃色液體。
2. 凈含量:≥標示裝量。
3. 試劑空白吸光度:≤0.20A(波長340nm、光徑1.0cm)。
4. 分析靈敏度:試劑測試1.0g/L的Apo A1樣本時,吸光度差值△A≥0.20A。
5. 線性范圍:試劑的線性范圍是0~2.2g/L,在此線性范圍內的分析性能應符合如下要求:a)線性相關系數r≥0.990;
b)線性偏差≤±15%,絕對偏差≤0.2g/L(零點計算用)。
6. 測量精密度:重復性CV≤3.0%、批間差≤7.0%。
7. 準確度:有證參考物質測定試劑準確度應≤±15%(相對偏差法)。
8. 穩(wěn)定性:試劑盒自生產日起避光儲存于2-8℃可穩(wěn)定十二個月,各項技術指標(批間差除外)均在范圍之內。
【注意事項】
1. 試劑和樣品的用量可根據儀器的不同按比例改變。
2. 如遇黃疸、脂肪血或渾濁樣品,應做樣品自身空白。計算時先將測定樣品的吸光度減去自身空白的吸光度后才進行計算。
3. 本試劑僅用于體外診斷,含有防腐劑NaN3不能口吸。
【參考文獻】
1. Gaubatz JW et al.J Bio. Chem 1983:4582-4589
2. Frank S et al.Eur J clin invest 1996;26;109-114